|
|||
![]() |
|||
|
|||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首任系主任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培养理念,在学校“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依托全国顶尖教育学学科,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为己任,20余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先、卓越培养、创新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卓越立身 二十六年标杆 育大国良师 学校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2004年、2009年分别获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列入教育部首批“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实验单位,2019年获评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持续位列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列(A+);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分获2005年和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2021年首批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三级(最高级)认证。 多年来,专业始终以高水平理论研究为支撑,构建了“本硕一体·全科·融通”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卓越小学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目标,把尚师德养成、精专业理论、厚实践能力、强研究创新、拓国际视野作为本硕一体化培养目标,实现职前职后双元互惠发展,卓越人才可持续发展。专业积极构建多专结合、本硕衔接的全科型“实践取向”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实践”有机融通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基于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平台和附校、特色小学为主要实践基地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教师通过专业共同体,将教学研究常态化,以高水平教研产出和咨商实践强有力支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专业师生在各级教学技能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创新项目中,有百余人次斩获各级奖项,就业率名列前茅;为国家输送的千余名教师中,有数十人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家级优质课等荣誉;毕业十几年的校友中,有近50%成为省市骨干教师或担任校长、副校长、主任、学科组长等职务。多年来校友们始终以“躬耕杏坛、强国有我”的信念,用创新与担当为教育强国夯基垒土。 示范引领 打破围墙 共享“东师方案” 专业始终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引领全国小学教师培养质量整体跃升”视为己任,探索“四性并茂”(道德性、理论性、适应性、发展性)卓越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破解了培养目标“低、窄、杂”瓶颈问题;构建“本硕一体”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体系(本科生厚师德、宽基础、强实践、擅反思,硕士生重理论素养、厚实践研究能力),破解小学教师进阶发展难题;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使连续高品质实践反思成为贯穿理论课程的经线,使理论分析与价值思考成为串联实践体验的纬线;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了“循证支持”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为更好地应对教育数字化变革和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专业重构了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培养目标体系,强调“指向迁移与创造的学科深度教学力”“支持学生差异需求的个别化指导力”“泛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组织力”“帮助儿童能动性学习生活的引导力”等新要求;探索强素养导向下“学科理解”系列课程和指向未来的课程;迭代实践教学方案,实现“研究+实践+反思”全过程培养,通过主题临床实践研究加强师范生深度实践反思研究力;锚定数字生态系统,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 “东师方案”为兄弟院校推送了新理念、新行动、新案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如“卓越小学教师能力图谱”帮助50余所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定位,支持40余所院校完成专业课程系统化论证与重构,开放实践手册和“主题临床实践”工具箱,已在8个协同提质共同体落地使用,反响极好。专业通过举办“全国小学教师教育高峰论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与模式创新”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建设线上线下共研互访的“专业协作体”,推行“云教研”“同上一节课”的课例研修等多元方式分享经验。 协同育人 进阶研学 助力卓越联动 专业依托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及地方项目,打造“铸魂强师·追求卓越”师范生研学营,已接待来自大理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赤峰学院等校同专业师生整班来访。基于深度调研论证量身定制具有前沿性和学理性课程,内容覆盖了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数字转型与创新、乡村教育等,教育领域顶尖专家近距离对话营员,引导师范生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洞察教育创新发展新思路。研学全程注重问题驱动、“理实融通”,透过实践基地名师示范、专家评课和工作坊研习,帮助学员积累实践智慧。 专业在研学中探索出未来教师协同提质“六力成长”实践模型(德信领航力、知识整合力、课程领导力、教育创新力、实践反思力、自主发展力),为未来小学卓越教师进阶提供了成长框架,实现“一人卓越”到“群体卓越”的跃迁。 面向未来 深耕专业 谱写育才新篇章 面向教育强国新征程,专业将制定“卓越小学教师3.0培养计划”,汇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共享数字孪生空间;依托“优师计划”支持毕业生扎根县域乡村,成长为新时代“大先生”;继续与剑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小学教师;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卓越小学教师国际研修,向世界输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中国经验。 (解 书 吕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