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内蒙古财经大学: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培育新财经人才

晓芳 石英剑 王彦东
版面信息

  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历经多年探索构建起“思政引领、数智赋能、多元协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以服务自治区“五大任务”和模范自治区建设为核心使命,依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动态协同’模式创新研究”等重点教改项目研究成果,为边疆财经类高校破解实践育人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战略引领:构建新财经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随着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学校为应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脱节、数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产教协同实践育人机制薄弱等问题,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构建原则——以思政引领筑牢育人之魂,以数智赋能激活育人之效,以多元协同汇聚育人之力。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财经类高校,肩负着边疆民族地区财经人才的培养重任,学校通过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数智化技术手段与多元协同机制,形成了覆盖“课程实践—调查实习—科研训练—课外实践”4个环节、贯穿“公共—学科—专业—综合”4个层次、延续本科4年的“444”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数智化新财经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位一体: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思政引领:构建价值塑造与实践能力融合的育人范式。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实践教学全链条,在场景化建设方面,创新建成内蒙古首个“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实验室”和“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草原额吉都贵玛——民族团结虚拟仿真实验”等特色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参与社会实践,该模式获内蒙古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本土化开发方面,学校挖掘了84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

  数智赋能:打造技术驱动的智慧实践教学生态。学校以数智化技术为引擎,构建“虚拟仿真+大数据+云端共享”的智慧实践生态。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升级改造“智慧财务与会计创新实验室”等6个数智化实验室,提供仿真数智化实践场景。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学校聚焦数智化素养培养,开发“数智商业社会综合实训项目”等20个虚拟仿真项目,开设“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30多门数智化实验实践课程,推动实验教学从“传统验证”向“智能创造”转型。

  多元协同:构建跨域融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学校打破学科、校际、校企边界,形成“四维协同”机制。在学科专业协同方面,设计跨学科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内容,将经管类学生混编为仿真企业与经济组织,开展模拟创业与数智商业实训。在校企协同方面,与用友新道等企业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与区内外4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企业进校园、产业导师进课堂”工程。在国际协同方面,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开展学生互换与实习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赴美带薪实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在课堂内外协同方面,构建以“千人百县”调研、“互联网+”赛事、“青春杯”活动为核心的第二课堂体系。

育人成效:新财经教育改革实践育人硕果累累

  该体系实施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5%,近年来教师获“青教赛”“教创赛”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此外,学校成果辐射效应凸显,实践教学经验在华北区高校研讨会上获得推广,实验教学资源向区内多所高校开放共享。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标杆。

  学校以“思政引领、数智赋能、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回应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命题,努力破解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困境。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更实举措对接地方需求,为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作者:晓芳 石英剑 王彦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