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五位一体”助力学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李新功 赵培瑞 成璐
版面信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五位一体”助力学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立足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依托木本粮油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林业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高水平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和湖南省卓越工程师基地等20多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以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点带面抓示范,辐射带动促提升;对标对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七个一”行动的决策部署,在体制机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上形成创新创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精心构建以党建引领、能力提升、条件保障、平台搭建、生态打造“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搭建“科技创新—实训实践—学科竞赛—成果孵化—成果应用”的“五维双创”载体,做优做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全层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学院创新创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院先后涌现出大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培养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以竹代塑创新团队”等优质创新创业团队20余个;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覆盖率超70%,先后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等创新创业荣誉70余项。

  注重党建和思政引领,塑造“双创魂”。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强化党建引领,丰富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内容,紧握人才培养“双创”目标“方向盘”,打出“党建+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的“组合拳”。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平台,以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抓手,创建“校企支部”共建及“学科方向—创新团队—专业班级”互融互通机制。坚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理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养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引导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良好的创业操守及纯正的创业动机,塑造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聚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好“双创课”。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学顶层设计,推动“双创课”走深走实。引导教师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树立创新创业的系统教育观,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资源配置和考核方式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邀请企业深度参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深度融合。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政用产学研”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院士卓越班、圣象大国工匠班、长江飞跃计划、索菲亚班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走好创新创业第一步。

  做好创新创业条件保障,建好“双创营”。学院聚集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要素,持续深化“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学科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评价融合”的“两创五融”理念,从项目孵化、技术转化、人才培育、实习实践、金融服务等全链条协同发力,努力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条件。近3年,学院开展“博学沙龙”“创新创业训练营”“材院讲坛”等系列活动100余期、组建科研小组80余个,签订校企合作基地20余家,培训学生2150人次。学院创新成果在万华禾香集团、索菲亚集团、丰林集团等30多家企业培育孵化并进行产业化推广。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唱好“双创戏”。学院充分利用卓越农林工程师培养基地、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瞄准社会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系统整合多方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拓展创新创业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投资人无缝对接,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人员培训、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宣传展览等全方位服务。近3年,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学院在校生自主创办湖南竹阳新能源、长沙汉创、杭州骏跃科技、广州赛志系统科技等创业公司20多家,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贡献“中南林”“双创”模式。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办好“双创赛”。学院聚焦“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创”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学院创新创业赛事体系,着力打造涵盖全院学生的“挑战杯”竞赛、跨学科交叉的“创青春”创业大赛等青年创新创业赛事链。不断扩大赛事参与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齐上阵,实现各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全覆盖。同时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优秀团队,打造“双创材院”工作品牌,营造学院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指导、培训、孵化”全过程的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模式,形成“竞赛牵引、实训培育、项目孵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创业沙龙、创业巡讲等多种措施,向有创新热情和创业想法的学生分享创业经验、给予创业指导和帮助,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潜能。

  (李新功 赵培瑞 成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