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

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黄文秀 林 洁
版面信息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发挥中医药文化涵育化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学校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新模式,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育融合 厘清中医药文化育人路径

  学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第一、二、三课堂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将中医药文化育人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完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以“五育融合”为理念,构建中医药文化与“德智体美劳”有效融合的途径方法。德育方面,开设“中医药文化育人”“浙派医家论医德医风”等课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德育理念。智育方面,强化中医药类专业经典课程教学、非中医药类专业通识教育,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专业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深度融合。体育方面,将太极拳等基础传统体育课程作为一年级必修课,将中医健身功法作为二年级专项课,设立中医健身功法学生社团。美育方面,开设“书法与中医”等通识艺术课程,创排中医药主题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等,形成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劳育方面,增设“中医药公益劳动”特色教育模块,邀请名中医、老药工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劳动观。

多元协同 完善中医药文化育人联动机制

  学校强化资源整合,建立“校院、校企、校地、校校”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并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增强“政府、高校、企业、医院”育人合力。制定《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育人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中医药文化育人工作。成立中医药文化育人专题工作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体育部、团委、中医药文化研究院、中医药博物馆及各二级学院作为成员。充分整合地方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与金华、衢州、丽水等地方政府共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校际中医药文化与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课程合建、人才互聘、协同育人机制。

全程贯通 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培养目标

  学校贯彻全程育人理念,将中医药文化教育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形成“入学教育—在校教育—实践教育—毕业教育”全程贯通的育人路径。扎实开展以“感悟中医药文化魅力”为主题的始业教育,精心设计“新生第一课”,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医史馆、中药馆、中药种植园、中医药文化碑廊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本科生中医药文化学习手册》,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丰富内涵。在毕业生中开展“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专题教育,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毕业季活动中,引导毕业生牢固树立为中医药事业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传承创新 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浙江模式”

  学校站在时代高度,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有机融合,教育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中医类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榜首,先后涌现出中国自强之星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校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二,“科学走近中医”等12门中医药类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育人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建成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立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成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最美中医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持续贡献力量。

  (黄文秀 林 洁)

返回